一九七九年我一回到成大建築系所任教,就有幸擔任黃建興建築師的碩論指導。記憶中他是位認真、誠懇、樸實的年輕人,熱愛自然環境及具有文化藝術修養。當時他的碩士論文之題目是「建築物開口部之研究」,開口部不僅是確保建築物室內生活環境的重要部位,也是室內空間與周圍環境對話的媒介。這個研究對開口部設計應考量的自然因素(例如太陽、光、熱、聲音、風、水或動物等)、實質因素(人體尺度、基地環境、空間形式等)、人為因素(材料選用、經濟、美觀等),做了鉅細靡遺的探討。
碩士論文對他而言不單僅為取得學位,依我所見,在往後之建築設計案件中,開口部一直是他的設計精髓之所在。例如實牆開孔形式、半戶外走廊之欄杆扶手、走廊之畫框式端景、教室之大面開窗形式、樓梯轉折平台之開放性、教室簇群之風道、地下活動中心之自然光及風道引進方式、聯絡空橋之透空立面效果等等。而這種將學術研究內容延伸至設計實務之一貫性,在國內建築界並不多見。
碩士取得後不久,他回到故鄉宜蘭開業,開始著手學校建築的設計。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當時的宜蘭縣長陳定南巡視縣內校園,參觀了黃建築師所設計的學校建築,深深為其規劃設計及細部處理所吸引。當下要求在縣內的學校校長研討會中,解說其校園設計規劃之理念。從此不僅黃建築師在宜蘭教育界成為建築諮詢專家,同時也成為陳定南縣長的都市規劃及建築的諮詢顧問。而他亦受到陳定南縣長公正不阿、凡事追求完美的人格特質所影響,所有工程品質細部絕不馬虎,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陳縣長任內一直追求高品質的規劃設計,也曾經延聘日本、美國、香港、澳洲等國外建築師前來參與,其中最有名的案件應該就是日本象集團的冬山河親水公園以及宜蘭縣政中心的設計案。黃建築師親眼見證了這些案件之發展,並從中學到許多地域鄉土建築手法,所不同的是象集團非常重視鄉土建築造型,但黃建築師在學校之規劃設計上,並不拘泥造型,但每個設計學校都低調地呈現鄉土建築之手法,並融合於原有地域環境中。
這段期間在陳定南、游錫堃兩位縣長的推動下,宜蘭縣的地貌環境改造、公共工程之高品質成為全國各級政府之典範。當時從事公共工程之推動者,必定會安排參觀宜蘭之施政成果,儼然已形成一股風氣,稱為「宜蘭經驗」。黃建築師的校園規劃設計案也成為朝聖的景點,名聲因而遠播全國。
一九九九年九二一震災,造成南投及台中地區許多學校倒塌不堪使用。全國各界除了捐助重建也發動「新校園運動」,黃建興多年來在宜蘭校園設計付出的心血獲得肯定,並欣然接受慈濟之邀請,參加校園重建工作。因重建案工地大部分位於偏鄉,而小型事務所資源不足,重建工作又不得延宕,相信對他本人及事務所是個很大的壓力,但以他熱心公益的待人處事之個人氣質及過去在校園規劃設計累積之經驗。尤其在重視現地地形,不受制式規劃之影響下,校園與周圍自然環境融合之手法,終能不辱使命圓滿達成任務。而黃建興長年來在校園規劃設計之貢獻,終於在二○○三年獲得內政部推選為第六屆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之殊榮,並且是歷屆得獎者中最年輕的建築師。
幾乎與九二一重建工作時期重疊,一九九九年採購法實施,公共工程之規劃設計委託,均需經過競圖程序。過去許多慕名登門委託設計之業務來源,變成需主動參與競圖爭取。黃建築師此時期正受邀擔任成大特聘副教授,在百忙之中同時仍積極參加全國各地之學校建築競圖。黃建築師展現他在建築設計上驚人的爆發力,以過去校園規劃設計累積之經驗,他仍然不負眾望成為競圖的常勝軍,陸續在台南、高雄、屏東、新竹、新北、花蓮等地榮獲首獎,如今幾乎在全國各地都可見到他的作品。
歷經全國各地設計作品之完成,黃建興學校建築的設計手法亦更精進、設計風格也逐漸成熟。例如大跨矩空間及挑空空間之運用、大棚架的屋頂設計,開始使用鋼骨及金屬建材如鋁製格柵、不鏽鋼網等,從落地窗進而開始採用玻璃帷幕牆等等。經歷了歲月及無數嚴厲的工作考驗,一直沒有改變的是,黃建築師對校園規劃設計的嚴謹態度,以及他對鄉土建築的強烈執著。
Photographer / Arthur studio 光影旅人